close

「聚樂日本料理 - 商業午餐的最佳選擇,讓您品味日式美食的魅力!」

在聚樂日本料理,我們為繁忙的商務人士精心打造了數款款特色商業午餐。這款午餐不僅包含了正宗的日式料理,還具有營養均衡、味道美味的特點,讓您在享受美食的同時,充分滿足身心的需求。選擇聚樂日本料理,讓您的午餐時光變得更加愉悅與美好!

【手作日本料理會議餐盒】工作再忙碌也要記的吃午飯喔!

在聚樂日本料理,我們深知商務會議的重要性,因此特別推出了專為開會時訂購的商業午餐便當。讓您在忙碌的工作間隙,享受到營養豐富且美味可口的日式料理,為接下來的會議注入新的活力。

我們的商業午餐便當採用新鮮食材,擁有豐富的菜式選擇,包括經典的壽司、刺身、天婦羅等,還有特色的日式便當如豪華九宮格便當、鰻魚飯餐盒等。每款便當均經過精心搭配,確保口感與營養均衡,讓您在短暫的休息時間內,迅速恢復體力與精神。

此外,為了讓您在會議中的用餐體驗更加便利,我們提供便捷的預訂服務和快速配送。您只需提前告知我們所需的便當數量與口味,我們將按照您的要求,準時將美味送達會議現場。

聚樂日本料理會議餐盒菜單如下:

【聚樂日式咖哩飯便當與丼飯便當】道地咖哩料理,就算不飛日本也可以大啖美食!

在聚樂日本料理,我們致力於為您帶來最地道的日式料理。為了讓您在家中或辦公室也能品味到美食,我們特別推出了聚樂日式咖哩飯便當和丼飯便當外送服務,讓您隨時隨地享受日式美食的魅力。

我們的日式咖哩飯便當選用香濃的咖哩醬,將埔里彩椒、紅蘿蔔、馬鈴薯、南瓜、蕃茄、洋蔥完美融合。搭

配上經過精心烹調的白米飯,為您呈現一道色香味俱佳的咖哩飯,包括招牌太陽蛋咖哩、唐揚雞太陽蛋咖哩、燉煮牛肉太陽蛋咖哩等,讓您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心儀的口味。

此外,除了正宗的「咖哩飯」,我們還特別推出了「丼飯」供您選擇✨

⭐只有午間限定,上午11:00~14:00
⭐皆附湯
⭐有太陽蛋換歐姆蛋+20元超值好康優惠

聚樂日本料理日式咖哩飯菜單如下:

為了確保食物的品質,我們採用當天採購的新鮮食材,並在收到您的訂單後立即烹製。這樣可以保證每一道菜品的美味與新鮮,讓您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能充分感受到我們對品質的重視

聚樂日本料理提供寬敞舒適的用餐環境,是商務聚會、朋友聚餐以及公司團體活動的理想選擇。餐廳內部設計獨具特色,風格簡約且充滿日式風情。在這裡,您可以體驗到悠閒愉悅的用餐氛圍,感受賓至如歸的服務。

餐廳的空間規劃靈活,最多可容納100人,讓您無論是和幾位好友聚會,還是與公司團體共享歡樂時光,都能找到適合的座位。

【聚樂日本料理檔期活動】》菜單內容隨季節隨時更新

母親節宴席桌菜內用/外帶

尾牙春酒特製日本料理全套菜單

臺南日本料理年菜外帶

聚樂日本料理以其寬敞舒適的場地,滿足您各種用餐需求。無論是商務好友聚會、公司團體活動,還是家庭慶典,我們都竭誠歡迎您的光臨。

在這裡,您可以品味道地的日本料理,並享受到專業、親切的服務,讓每一次聚會都成為難忘的回憶。

☎️電話預約:06-2285519

📍地址:臺南市中西區民生路二段479號

⭐限定菜單:https://ctmaxs.info/06-228-5519

 

臺南聚餐壽喜燒餐廳推薦在聚樂日本料理餐廳,我們始終秉持著對美食的熱情和對顧客的承諾,為您帶來最正宗的日本料理。

臺南輕旅行必到-高級日本料理特色居酒屋推薦不僅如此,我們還提供各式檔期活動,如母親節、尾牙春酒等,以及豐富的年菜外帶服務,讓您在特殊節日也能品味到聚樂的美食。歡迎您與家人朋友光臨聚樂日本料理,與我們共同度過愉快的用餐時光。臺南安平日本料理午餐推薦

鄉村夕照美 文/董國賓 太陽沉下去,落到天邊竟變成一輪紅盤,這紅盤彌散出溫潤的光,宛如仙女垂下的彩袖,這一刻,大地忽而絢艷奇幻起來。我偏愛這鄉村的夕照,它閑適,寧靜,讓人遐思,似一幅斑斕雋美的畫。 夕陽下,鄉間的綠蔭、澤塘和田野,都披上一層艷裝,仿若夢幻,景色愈佳。這美奐的鄉村,自然也美在夕照里。你若是一個村姑,連自己也美在其中了。 漫步野外,土埂長滿野芹,青草蓬蓬然吐著一片綠,最多的是叫不上名的小花朵。曠達的野外,紫棘棵疏枝疏條,臨溪而立。野蒿、紅果,還有筍竹,夕陽下滿野燦爛,簇簇生發,一副很陶醉的樣子。天邊晚霞潑灑下來,一望無盡的翠色抹了一層紅艷,一幅柔緩的景致在黃昏里鋪開。若是油菜花開時節,更是一幅別致的畫圖了。 田疇里,喜悅的莊稼最惹人。開闊的土地上,五谷的影子像春潮,遍地的谷穗初綻時,一個個清秀的模樣波浪式地往前涌。夕陽的紅唇吻過來,小臉蛋兒都緋紅成一張張柿子紅。谷香遍野的時候,半個天邊就紅艷成一片香海了。 霞光鋪滿了天,在田間勞作的鄉親們要收工了。他們利落地收拾好農具,彎彎繞繞的小路上,一頭頭牛慢悠悠地跟在后面,這些聽話的牛干完了一天的農活要歸圈了。一群快樂的小孩童在小道上你追我趕,一轉眼又竄到路邊農田里捉蚱蜢去了。愛嬉笑的村姑做完農事,來到小溪邊洗手和濯足,小溪花在石塊間竄來竄去,真是愜意和快樂。晚霞映過來,蜜蜂成群結隊地歸巢了,一只只蜻蜓還在空中一門心思翩翩舞夕陽。村頭荷塘中,一池荷朵蓬蓬地撩著霞光唱歡歌。村舍的瓦檐上,一縷縷炊煙映著夕陽逗輕風。斜日西墜,晚霞紅透了半邊天,鄉村夕照靜美又舒暢。 遠村近落里,夕陽染了屋頂和瓦片,一排排樹梢抹了一層紅。灑滿霞光的小院里,飯桌上擺上了農家飯,家家戶戶彌散著飯菜香。晚輩們一筷接一筷給老人夾飯菜,他們飯量不大,兒女們卻沒少盡孝心。這些嫩鮮的農家菜,有黃瓜、番茄和南瓜,都是從自家菜地里摘來的。一家一戶剛洗刷完碗筷,黃昏就濃了一層,但鄉村的夕照還沒完。大槐樹下,早就聚集了眾多鄉親們,有故事的老人饒有興致地講三國,一群淘氣的小孩童像炸了鍋,在人群里鉆過來鉆過去。灑脫的村婦嗑著瓜子閑嘮嗑,她們說,李家的閨女長得清秀手又巧,將來一定能找個好婆家。當晚霞收起最后一道余光,熱鬧又快樂的鄉村便安靜下來。 我從鄉村來,最知鄉村事。鄉村夕照是一幅雋美的畫,畫里有質樸、勤勞和快樂,還有最真和最美。 鄉村“曬”香 文/郭華悅 鄉村的國慶,在“曬”中拉開了帷幕。這“曬”,并非網絡上鋪天蓋地的“曬”。網上的“曬”,難免給人華而不實的浮夸之感;而在鄉村,國慶的“曬”,卻是踏踏實實的晾曬。 走在鄉間,遠遠望去,處處可見豐稔的果實,被農人們采摘下來,掛在屋檐下,晾曬在場院上,擺放在席子里……構成一片歡騰的“曬”的海洋。這片海洋,盡管無聲無息,卻泛著醉人的色彩和散發著泥土的氣息。 那是農人們的汗水結晶,他們臉上露出的喜悅,醉了秋,也醉了自己。 花生,是“曬”的主角之一。摘花生,看似輕松,其實可是費力的活兒——帶上厚厚的手套,把花生一一從根上摘下來。一天下來,哪怕戴著手套,也能隱隱感受到手心的酸痛。摘下來的花生,洗凈后,有的還得剝殼,將生的花生取出來曬;有的,則是蒸熟了再曬。花生的香氣最濃,往往在曬秋的場地上,就先聲奪人,充當了第一主角。 紅薯干是曬場上的“配角”。一般的紅薯,收成后,直接放到屋里,自然無需拿出來曬;但有的人家,喜歡吃紅薯干。農家有專門用來削紅薯的長凳,長凳的一邊上了刀片,人坐在凳子上,拿著紅薯,往刀片上削,一片片渾圓、薄厚均勻的紅薯片就紛紛掉進了筐里。再將這些紅薯片曬干,就成了略帶澀味卻令人回味無窮的紅薯干。平時,吃膩了米飯,就可以下一鍋紅薯干,加水一煮,食之,清香無比,引人垂涎。 當然,在曬場上,最常見的是玉米。玉米收下來后,剝去外皮,搓成玉米粒,這才拿到曬場上去曬。剝玉米的過程,可不比摘花生輕松。往往是大人小孩齊上陣,忙活了好些天,這才將一粒粒玉米,變成了曬場上一片金色的海洋。 行走在一片片曬場間,呼吸著果蔬的香氣、泥土的芬芳,愜意而舒適,無不在向人們昭示著,國慶這個喜慶的日子里,不僅收獲著豐實,更收獲著歡樂和幸福。 鄉村里的野韭菜 文/謝漢斌 缺衣少食的那個年代,野韭菜對于鄉村莊戶人家來說,許多時候,并不一定是要去吃那個野韭菜的“野味”,更多的還是為了來飽肚。 雖說,那時上下都一致喊著“糧不夠、瓜菜代”,可一家老小好幾口人,也就那幾分地的巖拐子園田,即便是種出再多的花樣,生長出來的那點瓜菜,依舊是沒法來將一家老小的肚子給“代”飽的。 ——莊戶人家節儉慣了,講求的是個“精打細算”“細水長流”。越是缺少吃食,便越是省著糧食算計長遠的開銷。 于是,在自家的園田“瓜菜代”時常代不過來的時候,那些荒坡野壩、吃起來味道還不錯的野韭菜,自然而然地就成為了人們“瓜菜代”的另一重要目標。 野韭菜是山野鄉村里的一種最為常見的野菜,田邊垱腳、荒坡野壩,只要是有土的地方,就常有野韭菜的生長。況且,野韭菜的生命力極為旺盛,掐采時只要不連根拔起,幾天過后,新一撥的嫩韭菜就又會茂盛地再生長出來。——鄉村的野韭菜永遠也掐不盡。 因而,大人們下地干活,歇息的時候,那些精于算計的鄉村女人,見到周圍田邊垱腳,或是莊稼地里,生長有茁壯的野韭菜,便都要手腳不停地去掐上一大把。有時候,家里的孩子們閑來無事,跟著大人們跑到地里去玩,那做娘的也總是忘不了要先吩咐一聲:“去!看看周圍有沒有野韭菜,掐一把帶回去好打‘糊糊’。”立刻就有愛起哄的婆娘們在一旁跟著瞎鼓動,說:“娃子!野韭菜打‘糊糊’不好吃,掐了回去讓你媽給你做野韭菜煎雞蛋那才叫好吃呢!”撩得孩子們睜著大眼睛望著娘不停地直吞涎水。 其實,孩子也知道,這是大人們故意來逗他取樂的。家里的雞蛋都要積攢起來用來換鹽吃,不過節、不來客,娘怎會舍得用野韭菜來煎雞蛋?!因而,野韭菜被掐回了家,更多的時候,還是攙和到主食里做飯充糧消化掉了。 能和野韭菜攙和在一起的主食,大多是一些湯湯水水的稀食,有時是一大鍋的清水面條,有時是一鍋金黃的包谷面“糊糊”,有時是一鍋粘稠的麥面“疙瘩”湯……不論是什么樣的稀食,一大把野韭菜切了掀入到鍋中,那稀食立刻就泛起一股好聞的清香。雖說,湯中并無太多的油水,可有清香的野韭菜摻雜在一起,那稀食的味道就一下變得格外地好吃,時常讓大伙吃得津津有味。 有時,遇上農忙,家里的女人實在是無法抽出太多的時間去做飯,鍋里酌上油鹽,將隔餐的剩飯加入大把大把的野韭菜,炒成一鍋香噴噴的韭菜“油鹽花飯”,就著幾碗自制的小菜,照樣也能讓一家老小吃得滿嘴的香。更有會當家理事的女人,見到地里生有粗壯青嫩的野韭菜,便連根一起拔了回來,將野韭菜頭洗凈切碎,用鹽一腌,就成為了一碗極為爽口的小菜。 當然,野韭菜最好吃的做法還是用它來做菜。倘若哪天,家里來了客人,為了待客,女人也會摸出幾個平時舍不得吃的雞蛋,來和野韭菜攙和在一起,做上一碗野韭菜煎雞蛋。常常菜還未起鍋,野韭菜的濃香夾雜一股土雞蛋的清香,就引得自家的孩子隔著幾間屋子不停地抽動鼻子。有時,家里實在是尋不出雞蛋,將面粉調稀了加入野韭菜,用油在鍋里煎上一碗薄薄的韭菜“粑粑”來當菜,也一樣讓客人吃得連連直咂嘴。包水餃時,若在餡里加入了大把大把地野韭菜,不僅味道鮮嫩,起鍋時,連湯水都會有著一種特別的清香! 生活好了以后,很長一段時間里,野韭菜逐漸淡出了人們的餐桌。當有一天,人們猛然發現,身邊的蔬菜里到處充滿了農藥的殘留,好看的瓜果再也吃不出當初那種純天然的原味,大魚大肉已不再是人們所奢求羨慕的美味,于是,鄉村里的野韭菜不由得又再次被人們請回了久別的餐桌,甚至還擺上了城里人們的高檔宴席。 一查資料方才知道,鄉村里的野韭菜不但味道鮮美,而且還營養豐富,嫩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胡蘿卜素、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碳化物、蒜素、甙類等多種成分,具有著溫中行氣、散血解毒、補腎益陽、健胃提神、調整臟腑、理氣降逆、暖胃除濕等多種功效。難怪吃慣了大魚大肉的城里人會對它偏愛有加。 鄉村里,吃著露水長大的野韭菜,那是一種真正的純天然、無公害的綠色蔬菜哩!感謝鄉村里的野韭菜,讓過慣了現代生活的人們嘴里再一次地品嘗到了上天賦予人類的哪一種自然天成的野香! 漸行漸遠的鄉村瓦片 文/萬太軍 我的家鄉深居西北腹地,是隴南大地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很早以前,村里家家戶戶都住著土木結構的石板房,用一片片的頁巖作瓦,青灰色,雖大小不一,但覆于屋椽之上,卻并不漏雨,而且能防風,就是太重,時間一長,屋椽不負重壓,就得更換。后來,村子里有人學會了燒瓦,于是又都逐漸蓋成了瓦房,清一色的聚攏在一起。八十年代,村里先富起來的人家開始修起了磚木結構的房子。再后來,尤其是近幾年,絕大部分人家都住進了磚混房屋或者小洋樓。不再用木材,屋頂也不再蓋瓦片,于是,作為最古老的特殊作坊之一的燒瓦手藝,漸漸失傳,甚至被淡忘。不過,只要你在鄉村漫游,時不時還會發現被廢棄已久的瓦窯殘跡,在風雨飄搖的角落依然靜守著最后的光陰。 小的時候,我就問爺爺和父輩們,人們的房子何時開始蓋上瓦的呢?他們也不知道。可他們都知道一個關于瓦的民間故事。說古代我們這里的房子雖然也蓋著瓦,但只有仰瓦,沒有扣瓦。瓦片連接不嚴實,就會漏雨。一位深受國王寵愛的王妃是我們這個地方人氏,每逢下大雨,王妃就在房內朝著家鄉的方向暗自流淚。國王問王妃為何傷心,王妃才說娘家人住的房子只有仰瓦沒有扣瓦,小雨還罷了,若是下大雨,屋內到處漏雨。看到下大雨,住在深宮的王妃自然觸景生情,想起生活在漏雨屋子里的娘家人,不免黯然神傷。國王哈哈一笑說,這有何難,蓋上扣瓦不就是了。于是,我們這里才有了既有仰瓦又有扣瓦的房子。 七十年代那會兒,生產隊就安排人在村子邊緣地帶掏了兩口瓦窯。一個在東,一個在西,一大一小,大的能裝入一萬二土坯瓦,小的只能裝八千。我常在瓦窯邊玩耍,看泥瓦匠如何制作土坯瓦,以及如何燒瓦。掏瓦窯要依地勢,一般找一處高坎,上下平坦的地方就行。那個時候看來,瓦窯酷似灶洞,不過大了一些。鉆進瓦窯,里邊簡陋而空曠,說話有回音。窯底部有隆起的窯橋(用泥土做成條狀物,交錯聯結呈網格狀拱起,燒干即成),上面用來裝土坯瓦,下面用來架火燒瓦。老人們講,在陰陽五行里,瓦窯屬陰,進入窯內,感覺里面像子宮一樣空闊、綿韌;而窯火則屬陽,一種再造所不可或缺的至剛至陽的力量。燒瓦的過程則是陰陽交匯的過程,經過五行相生相克陰陽中和,方得水火不浸的瓦片,乃中和之物,祥和之物,置于屋頂,庇佑之外,更是冬暖夏涼。瓦窯,讓我想起秦磚漢瓦,唐陶宋瓷……不都是在這樣的土窯里誕生的嗎?一代代面孔黧黑的先人挖起窯土,和泥做坯,然后燒火,從窯口觀火相、察煙色…… 瓦窯掏起,要燒瓦必先準備燒瓦的柴(那時候沒煤,山村主要靠柴燒),我們叫“刮瓦柴”。往往是前一年冬日農閑時去山上砍一些灌木、荊棘、樹枝之類,最好是材質硬而柔韌的,打成捆摞起來晾干。家里人手不夠還得雇人,人多手快力量大。刮瓦柴時,他們選中一塊山坡,會從最高處一點一點往低處砍,高大的樹留下,其它的柴草荊棘枝枝蔓蔓都被卷在一起打成捆,砍過之后的山坡,就像被剃過的頭,光禿禿的,只剩地皮。看到那我才知道為什么叫“刮”了,像颶風刮過一樣,寸草不留。好在我們那里植被恢復快,第二年一開春,草木又茂盛葳蕤起來,甚至比以往生長得更快。刮瓦柴是要不怕苦不怕刺扎的,一手持砍刀,專管砍斷枝干;一手拿木杈,用來歸攏刺柴。盡管戴著手套,但一天下來,手就被刺扎得到處開口流血。餓了就著山泉隨便啃幾口干糧,生一堆煙火,累了點一根紙煙吸兩口。早出晚歸。一個冬季下來,燒瓦用的柴禾就差不多了,小窯一二百捆,大窯三四百捆,堆起來像座小山。而雙手簡直不像是手,更像是粗糙的樹枝,短而粗,骨節粗大,指腹、手掌上滿是硬繭,繭接繭,繭重繭。握住你的手,你會有種被刺扎的感覺。這就是農家人勤勞的雙手。 來年春季土醒之后的三四月份,就開始取土。先挖起黃黃的粘土,不要一點石塊,再用架子車或是一背篼一背篼堆在大場子中間,將土疙瘩砸細,粘土周遭圍成一圈構筑一個堤壩,圈內澆入水,水量看土的濕度,邊滲邊添水,讓水完全滲透土層。 剩下就是技術活,非得要泥瓦匠親自觀陣。他牽一頭牛在黃泥巴中踩踏,一圈又一圈。人也挽起褲管,光著腳與牛一道踩踏。先是生土,有些地方已經很濕,有的地方還沒有濕透,踩著踩著就和勻了,如果泥還有些干,中間還得加水。不大會功夫,泥就變得很黏很黏,黃泥跟著牛蹄跑,粘著人腳跑,噗吱噗吱地響。有時踩進加了水的腳窩里,一股泥水就順腿重進褲管里,或者噴到人臉上,弄得人渾身滿是泥水,連眉毛胡子也被黏黏的泥水貼在臉上。踩踏瓦泥是男人們的事,女人從不沾邊,因為在村民們看來,泥土是母性的,就得男人們侍弄。再說房梁上的事情,女人攙和了不好。也不知怎么個不好,反正是不好。 幾袋煙的功夫,黃泥就被踩“熟”了,就不粘腳了。挖一塊撕開,沒有一丁點生土,泥絲很均勻,柔韌度好,可塑性極強。這才算得上最佳的泥料。吃過午飯,他們就在場子邊上搭起涼棚子,和好的瓦泥就堆在棚子里。棚外的場地上鋪上一層細沙子或是細干土和點麥衣,供放置瓦坯。小時候最愛看泥瓦匠做瓦坯子。模桶是用竹篾做的,可卷可放,外邊套上一層瓦布,白洋布做的。模桶安在瓦輪上,泥瓦匠用鋼絲弓削一片一指厚的熟泥貼在模桶壁上,再迅速用一鐵制的弧形抹子拍打連好接縫,然后蘸水上下來回抹光,邊抹邊用腳轉動瓦輪,瓦泥隨模桶轉動就被抹得薄厚均勻,光滑熨帖,好像娃娃的光肚皮。停下瓦輪,用瓦刀刮去模桶上沿的毛邊泥,然后將模桶連泥提到棚外陽光下,向內一卷,模桶就被抽出來,如蟬蛻皮,做好的瓦坯子便立在沙地上,讓太陽曬著。一個個仿佛剛落地的娃娃,都親切地叫“瓦罐罐”。一天下來,一個人要做百十個,甚至二三百個,一排排,整整齊齊站滿場子。看著一排排可愛的瓦罐罐,泥瓦匠早已忘記了疲乏,反而覺得很有成就感。 這時候天氣是最關鍵的因素,有太陽的天氣當然很順當,早上做,晚上就能干。但是往往是天公不作美,尤其是夏天,天氣說變就變,中午還是艷陽天,下午就沉下了臉。瓦匠都會觀天色行事,天色不好的時候就早早停下,要緊的是將曬干的瓦罐趕緊搬進屋內,那么多瓦罐夠搬一陣子的。可有的時候,雷雨容不得你觀察就來了,慌亂間讓人亂了陣腳,來不及搬完干了的,大雨就落了下來,一地剛做好還未變硬的瓦罐一遇到雨水就癱軟在地,零落成泥,場上一片狼藉。這是瓦匠最痛心的時刻。瓦坯干透之后,瓦匠用手沿瓦坯最薄處(制作模桶時在外壁上設置三條棱)一拍,瓦坯便裂成三塊瓦,然后碼成一垛垛的,夠一窯燒,就可以裝窯了。 但一般燒瓦大多都在冬季農閑季節。裝窯需要人多,那一天很多族人都會來幫忙。裝窯要請師傅的,有的泥瓦匠就會燒瓦,但有的只會做泥瓦不會燒瓦。裝窯也有講究,瓦坯碼在窯膛里,要留好火道和煙道,讓煙火上下通暢,不堵不塞,不然瓦坯燒不透,甚至整窯瓦都有可能報廢。當然,最要緊、最講究的還是燒窯。點火一般選在午后,點火前燒窯師傅還要設香案祭拜祖師爺,宰雞歃血祭窯。殺雞的同時點火,一捆捆瓦柴被接連送進窯膛,柴火熊熊燃燒。前面先用毛柴燒,到后面再用硬柴燒,要趕火工。燒窯最忌夾生,半灰半白,就像燒飯走了氣。點窯的時候忌諱紅色的東西,據說一見紅顏色窯里的瓦燒出來就變成紅的了。還有會施“短法(一種巫術,專門惡意害人)”的行里人,據說可以施法讓你點不著火,或者點火后柴燒完窯內的瓦仍是夾生,有燒出來的瓦半窯青灰半窯通紅,也有上面好了下面夾生……但是,所謂一物降一物,師傅們自有治巫術的辦法。傳說有人在點窯時施短,那位師傅怎么也點不著火,就知道有人作怪,實在忍無可忍,就做一泥人,口中念念有詞,將一把小刀猛刺入泥人前胸,扔進窯膛,大火便熊熊燃燒起來。不一會兒,那個巫師連滾帶爬到窯前求饒。傳得神乎其神,可我只是聽說,并未親眼見過,所以僅作為茶余飯后的談資,并不以為然。 師傅們很有燒窯經驗,會看火相、溫高和煙色。窯門前是最暖和的,聽著那窯膛里畢剝有聲,呼呼風起,再放幾個土豆在邊上,很快就烤出好聞的焦皮的土香味兒。一般小窯只需一天多的時間就燒好了,大些的窯要燒兩到三天。通過觀察煙與火的顏色和窯膛內的火候,師傅就可以決定是否停火捂窯了。到了這個時候,就停止添柴,火門要用泥土封住。火門封住后,青煙燃凈,過多的柴渣用水澆滅,倒在窯口上面捂住,柴渣上面用泥抹成鍋底形狀,里面加入水,水量以不溢出來為宜。這樣做是給窯降溫,但降溫要緩慢,不能直接用水澆窯,否則就會炸窯,很危險的。最近幾天還得時常有人經管,不能讓水滲進窯里。水蒸發減少就得添加。如此維持三天以后就可以敞窯了,這時候窯內溫度已經大幅下降,可以將水沿內壁徐徐澆進窯里,一擔水澆下去,嗞的一聲騰起霧狀水汽,柴煙味、濕炭味隨之彌漫開來。澆窯要慢慢來,澆急了不行,澆斷了也不行。瓦的品相、色澤關鍵在于澆窯這最后一環。澆完窯就去掉捂窯的柴渣,自然敞開瓦窯。當師傅們一眼看到滿窯青灰色的瓦片時,心里的一塊石頭終于落地了。窯邊上圍觀的人們嘖嘖稱贊。至此,成千上萬片瓦才算是燒出來了。窯也經歷了一次浴火重生。至于出窯,其實并不輕松,而是最臟最累的活兒,滿窯的柴灰讓搬運者成了大花臉。 每次回老家,都要經過村口那口殘破不堪的土窯。我還依稀記得,高中時期回家途中遇大雨在破瓦窯避雨的經歷,那口瓦窯就在路邊,當時我騎著自行車,雨很大,只能容一人進入窯內。站在窯內四望,窯壁已被雨水沖刷得斑斑駁駁,窯底長滿了深深的蒿草,上面的雨棚被風揭起,僅有一角尚可避雨。看到眼前的情景,我想起了當年薛仁貴與柳迎春、薛平貴與王寶釧窮困潦倒之時寄居破瓦窯并生子的故事,后來他們都成就了一番事業,成為知名人物,應該說破瓦窯也因此而顯得彌足尊貴了吧。世間的事就是這樣。 后來,瓦窯漸漸被廢棄,那個地方就冷清了,感覺陰森森的,荒草萋萋,人跡罕至。被人認為是不祥之處,越發煞氣重重,讓人避而遠之。其實,廢窯即是瓦窯的一種死亡方式,它否定自己后仍在彰顯自我再生的泥土本色。 作為鄉村古老的建筑形式之一的瓦片,如今,正在新農村建設的路上與我們漸行漸遠,被鋼筋水泥逼得節節敗退,最后走失,終將退出歷史舞臺,而它作為一種傳統技藝,作為一種農耕文化,仍然散發著它悠久的歷史意義。 悠揚的鄉村味道 文/木子秋實 正月里,難得給心靈一隅自在的天空,老公駕車陪著我去鄉村重拾鄉村的記憶。立春了,季節一改凜冽的壞脾氣,溫柔的春日隔著車窗撫慰著我的臉。我打開了全景天窗,便見頭頂上的藍天清澈無垠,幾朵白白的云彩攆著我們的車子,我的心也隨之飛翔。車子在快速行駛,隨著縷縷春風飄進了陣陣大糞的味道。那味道,從前的我會不經意捂上鼻子,屏住呼吸生怕那味道鉆進了體內。可如今,不知怎么,突然感覺這味道卻是久違了,是那么親切、那么純粹、那么清新。不知道這比聞著汽車尾氣好上千倍!那味道竟讓我的心溫熱,好像有千百只兔子在鼓噪,我知道這味道意味著行程不遠了。 車子戛然而止,到了要去的村莊。可哪里還有熟悉的小橋流水人家,哪里還有熟悉的村莊和裊裊的炊煙,哪里還有鄉人在陽光下,揣著棉襖袖筒,蹲在墻根兒安然地打盹兒,哪里還有咩咩叫的羊群,哪里還有滿街筒子嘻戲的柴狗們,哪里還有我熟悉的小河,哪里還有要找尋的女同學——孤獨的牧羊女孩兒張仁惠,哪里還有我的梁老師和她的女兒蘇乃健……只有一個廢棄了的糞池,依舊在那里散發著純粹的味道。 眼前一片荒涼,村落的遺跡尚在。只見一條正在興修的公路有了土路的雛形,野蠻地橫亙在村莊的中央,又無情地把一堤同生的兩顆百年的楊樹,活生生地給拆開遙遙相望了。孤零零的兩顆楊樹上,有兩個大大的喜鵲窩,棲息著成群的喜鵲,有的攀附在枝頭,發出喳喳的歡叫聲,有的盤旋在半空中,飛過來又飛過去,喳喳叫著纏綿著心中春的喜悅。可它們哪里知道,這里不久就會喧囂,就會車流、人流涌動,它們還會這么悠閑自在地飛翔、嬉戲嗎?一抹淡淡的憂傷爬上心頭,我的眼前模糊了,嘴里咀嚼著一股咸咸的味道。喜鵲們,你們知道鄉人們都去哪里了嗎? 一 年少時,三年的鄉村給我的記憶,更多的是苦難、不堪回首。可隨著歲月的流逝,才知道平淡的日子,不會給生命留下印痕,而恰恰是那些苦難,卻給人刻骨銘心,給人揮之不去的記憶。 正如母親所說,你是少年不知愁滋味。鄉下長大的母親深知鄉下意味著什么,而9歲的我,一個城市長大的女孩子,卻是懷揣著夢想飛到了鄉下。 村里有一條清清的小河,我和小伙伴們很快熟悉了。她們都很喜歡我,喜歡我的羊角辮上飄逸著的蝴蝶結,喜歡我和她們說城市里發生的,對她們如童話般的故事。我們邊走邊撲向那都喜歡的小河,河水里有青蝦游動,有麥穗魚在吐著泡泡兒,看到我們,那些淘氣的魚兒會故意擺動著尾巴,挑戰似得游來游去炫耀著自己的泳姿。小伙伴們哪經得住頑皮魚兒的戲弄。一個個噗通噗通跳進河里,河面上一時間飛濺起清澈的浪花,炫目地吸引了我的眼球,我也不含糊噗通跳了進去,可進水那一瞬間后悔了,我是旱鴨子不會游泳啊!咕咚咕咚!一下子灌了個水飽,我急得趕緊雙手雙腳亂刨著,伙伴們見我的樣子明白了三分,張仁惠不由分說,抓住了我露出水面的羊角辮子,緊跟著抱住了我扶了起來。我站起來撲的一聲吐出了水,穩定一下才發現,那河水也就齊腰深。這次經歷讓我對水有了懼怕的記憶,這時伙伴們圍攏過來,噓寒問暖地安慰我。我這才發現我和她們的確不同,她們在大自然里自由自在,而我是溫室里弱不禁風的苗苗。 這次小河的意外,讓我和張仁惠拉近了距離,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張仁惠有一雙會說話的眼睛,有一副天生的好聲音,特有磁性的聲音。她很早死了母親,姐姐出嫁了和父親一起生活。因為沒了母親,父親很疼她,可是,畢竟父親的心思不如母親細膩,她常常和我敘說心中的不快和女孩子特有的莫名傷感。她也是一個很特別的女孩子,她讓父親給她買了幾只羊來放,那時我放了學就和她一起放羊。 當時我不太明白,她為什么放羊,可是后來我懂了。正是那些羊群,那些吃著青草,那些奔跑著、嬉戲著羊何嘗不是她的伙伴,咩咩叫的羊在和她低語,羊才不會讓她孤獨。 坐在田野上,羊群自在地吃著青草,我們也躺在松軟的土地上,呼吸著來自田野泥土的芳香,聊著天南海北不著邊際的話題,聊到開心處會發出咯咯的笑聲,那笑聲在空曠的田野里回響著。我想,那時的她一定不會寂寞了,因為她的臉上漩漪著開心的笑容。 我是個任性的女孩子,突發奇想的跟父親要一只羊,也和張仁惠一起去放羊。父親真就應了我,果然買來一只很壯的羊。我高興極了,走近羊跟前,拍拍羊的頭,牽起羊脖子上的繩子就走,可是,誰知那只羊犯了倔脾氣,說什么也不跟我走,使勁蹬著腿往后撤勁。正在愁眉不展,張仁惠進了院子,她見我和那只羊在較勁,樂得前仰后合的。我生氣地說:“你還笑啊!氣死我了,它怎么就不跟我走呢?”她說:“秋實,你該先喂喂它,先培養感情不是嗎?”經她一說,我笑了。可不是嗎?還真是那么回事兒。于是我松開了羊,把它拴在一棵樹上,然后從前院二奶家里拿來羊草喂它,還別說,那羊果然溫順了許多,再也不是和我較勁的“斗士”了。不過“斗士”秉性難改,總作弄我——蹩腳的“牧羊女”,到處亂跑,我只好滿地里追趕它,累得上氣不接下氣,父親聽我睡夢里還在呻吟,怕我累壞羊被父親賣掉了。 正是那個牧羊的、孤獨的女孩子,曾經為我擋了惡狗的襲擊。那是放學回家,我們去請假的同學家交代老師留的作業。誰知,院子剛打開,一條狗瘋狂地向我撲來,我嚇得扭頭就跑,那惡狗卻越發來勁地追我。我聽后邊有惡狗撲人的撕咬聲,回頭一看,是張仁惠跑在狗的前方擋住了追我的路。惡狗哪能客氣撲到她身上,狠狠的咬了一口,她的小腿霎時流出了殷紅的血水。同學家的大人這才跑出來,使勁打著那狗,那狗慘叫著跑遠了。大人們七手八腳把她抬到炕上,用酒精給她消毒,給她抹了消炎的外用藥。當時我哭著問她:還疼嗎?她笑著說:“不疼了,看你沒出息的,還哭了!沒事兒的!你不是鄉下人,你受不住的……” 如今我還在想:這個牧羊的女孩子怎么有那勇氣,去為我阻擋惡狗的襲擊? 二 梁老師是鄉村學校的班主任老師之一,這位老師給我年少的記憶是坎坷的、堅強的生命信息。梁老師的丈夫也是一個教師,因為出身的原因,被劃成了右派。一家人未能幸免被轟到鄉下。丈夫為自己給家人帶來的災難負疚,在一個小樹林里懸掛著去了那個世界。梁老師沒有哭泣,沒有抱怨,從此拉扯著三個孩子堅強的活著。老師待學生視如己出,鄉人們很欣慰孩子們碰上了貴人——梁老師。老師感動著純撲的鄉人,他們不會歧視她們母女,用自己的方式幫助著她們。所以老師的院子里,常常有鄉人放的老玉米、紅薯什么的農產品,因為如果送給她是不會接受的,所以,只能用這種辦法接濟老師。 她的小女兒蘇乃健是我的同桌,也許是同為城市長大的女孩子,我們一見如故,有許多共同的語言。因為她家就住在學校校工宿舍,所以我經常課余去她家里玩兒。 梁老師聽乃健說起我家的事情,摸著我的頭眼睛含著淚說:“孩子!沒想到你也是受牽連來這里的。孩子,苦了你了!”那時的我,已經深深體會了老師所說的苦了。 一個舉目無親的家庭,既沒有勞力,也沒有土地的外鄉人。那份漂泊之苦,只有親身經歷才會有體會。那三年里,因為家里沒有土地,所以分到的大多是玉米等粗糧,面粉很少了。為了讓工作的父親吃好,我和母親只有吃窩窩等粗糧了。一個城市長大的女孩子,一下子一年四季,吃著玉米面窩窩頭,那粗糙有點苦頭兒的吃食。一次,我再難下咽粗糙的玉米面窩窩頭,和母親鬧著要吃饅頭,因為在城里饅頭是能吃到的。母親只能流著淚說:“丫頭!咱家細糧少,要給你爸吃好才能養活我們呢!”聽著母親的話,我只能含淚下咽那窩窩頭了。 所以直到后來,我有很長時間不會吃窩窩頭,我想是拒絕咀嚼無助、苦澀的味道吧。 也許是共同的人生境遇,我和老師、蘇乃健有著難以說清的依戀。 梁老師有一副菩薩心腸,如母親般呵護關愛學生。記得是個冰天雪地的冬天,一天我上著課,突然身體一陣發冷,好像是發了高燒。蘇乃健見我發黃的臉色,瑟瑟的打著冷戰,趕緊和老師請假,領著我去了她家。剛剛結束了課程了的老師,正在家里準備做午飯了,聽說我病了趕緊拿了體溫表,讓我躺在溫暖的炕上,給我輕輕蓋上被子,蘇乃健給我倒了白開水,然后給我念著課本。不一會兒,老師挑門簾進來,手里端著碗熱騰騰的雞蛋面,她把面放在桌上,過來扶我起來:“秋實!起來!趁熱把面吃了,吃了藥就好了!”燒得朦朧的我,產生了幻覺誤以為老師是母親,母親的雞蛋面最好吃了,可是那時的孩子,只有生病才能吃到。所以竟說了句:“媽!我最愛吃雞蛋面了!”老師聽了我的話,竟然擁著我哭了,大概是我的話也觸痛了乃健,她也在暗自抹著淚水。 歲月給我們苦難的同時,也給我們許多生命堅強的信息。如果不是那段經歷,也許日后面對人生的不順,也不會淡定坦然面對。 三 在鄉村的那些日子里,我這個文靜的城市女孩子,贏得了許多男孩子的好感,可見我心高氣傲的樣子,一個個退卻千里了。可就有一個青澀的少年,一直默默地呵護著我,給了我溫情的記憶。 記得有一天,那個男孩子知道我喜歡吃紅薯,早早等在半路上,見我走到跟前,怯生生地拿出烤熟的紅薯,那香氣撲鼻的味道,讓同學們垂涎欲滴。他說:“秋,秋實,給你烤熟的紅薯,很好吃,你,你吃吧!”說完放到我手里,扭頭跑遠了。同學們望著他跑走的背影,淘氣的男孩子在后邊喊著:“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了,哈哈!”我和仁惠、小梅沖他們使著鬼臉,大聲呵斥著他們,他們無趣地離開了。我把熱紅薯分成三份給了仁惠、小梅。我們姐妹之間似乎有種默契,不會因此影響我們無邪的心情。 有一天,我因為給班里辦黑板報,放學時天色已經很晚。仁惠和小梅因為給家里做飯,要早早回家就沒等我放學。我一個人走在鄉間的路上,偶爾聽到遠處狗狗的叫聲,心里著實有些害怕,一路小跑排解恐懼心理。就聽身后有人喊我:“秋實!你,你慢點跑,路黑別摔倒了!”我聽著這熟悉的聲音,又是他,那個男生。我停下來,他走近我喘著粗氣抱怨:“嗨!你跑得還挺快的!摔倒怎么辦啊?傻丫頭!”我不服氣的小聲嘀咕:“誰傻呀?你才傻呢!”他聽了也不生氣,笑呵呵地說:“是呢,男生都這么說我呢!”經他這么一說,我們笑得前仰后合的。那笑聲,在我們天真無邪的天空中回蕩著,那笑聲在鄉村上空悠揚著如一首古老的歌謠。 以后的日子,那男生常常在沒有女同學的時候,他便跟隨著我上學、呵護著我。有一次,我好奇地問他:“唉!你干嘛這么做?”他調皮地說:“這還用問呢?喜歡你唄!嘻嘻……”我聽了這話心里緊張呢,沉靜一下趕緊說:“別,別,我不會留在這里的……”誰知他說:“喜歡你這個城里妹妹還不行?”他的話倒讓我尷尬了,他的心里就是把我當妹妹,就喜歡聽我給他講外邊他不知道的世界。 三年后,我和家人依依不舍地離開了這個村落。這個給了我們苦難,給了我們許多溫情的村落。 記得那天一大早,仁惠和小梅、梁老師、乃健帶著同學們來送我。老師緊緊和我相擁,給我最后一次母親般的溫暖。那個男生走到我跟前,手里拿著一個籃子,里邊有很多精心挑選的紅薯,他依舊靦腆地遞給我:“秋實!帶上吧!吃著紅薯會想起我們!”我含著淚點點頭,扭頭上了汽車,那一刻,我覺得不再是溫室里的苗苗了。 車子慢慢開動了,我揮手和同學告別,一個景象讓人眼淚簌簌落下:仁惠、小梅趕著羊群在后邊跟著,那些羊咩咩地叫著,聽起來就像和我訴說著離愁別緒,悠揚著心語…… …… 可如今,我循著村莊的味道,回來看我曾經的村莊,曾經給我苦難的村莊,曾經給我許多溫情的村莊,給了我人生的財富——經歷、讓我成長,讓我銘記于心的村莊。可那一次次在夢里的村莊,卻永遠的消失了,唯有那淳樸的味道還悠揚著…… >>>更多美文:好文章

那些曾經夢里追過的女孩, 已不是我的妻。 是我眼眸還未曾擦拭掉的淚滴。 我的心早已平靜, 不再被世俗所困擾羈絆, 我將注定平凡但不平庸。 即使知己難遇, 卻也不曾放棄, 放下所有, 才能得到一切。 抓的太緊, 反而會失去更多。 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 >>>更多美文:自創詩

周末,去社區殘疾人活動中心當義工。 我教一個中年男人使用電腦。他身高大概只有一米多點,雙腳殘疾,沒有腳板。他的腦子很靈活,有些東西我只教一遍他就會了。 我說,你很聰明呀!他向我憨笑,激動地問我:真的嗎?我拍拍他的肩膀,朝他微笑點點頭。 過了會兒,他低聲說,每次走在大街上,都會有許多目光盯著我,讓我十分難堪和自卑。我多想大聲告訴他們“請不要看著我”,可始終沒有勇氣說出來。 他一邊操作電腦,一邊講著自己的遭遇。 過年回家,他拖著寬大的行李箱,用腳后跟慢慢穿行在火車站候車廳里。樣子如同企鵝一般,東倒西歪,兩邊搖擺,十分滑稽。他左右張望,旁邊坐滿了形色各異的人,大家都死死盯著他看。 一雙雙眼睛,好像在動物園里觀猴。有些人甚至悄悄地議論。他羞澀地把頭埋入胸間,但人們的目光越來越多,越來越緊,好似萬支利箭,一齊射向他矮小瘦弱的身軀。 說到最后,他幾乎用乞求的口氣喃喃自語:大家能不能不要再看著我啊! 我沉默了,無語以對,輕輕握住他的手。突然間,想起朋友說過的一件事。 一天下雨,朋友騎車回家。一只手撐著雨傘,另一手扶著車把。風太大,她沒有扶穩把手,“咣當”一聲,整個人跌倒在地,車子摔在路旁。雙手沾滿雨水,衣服也被弄臟浸濕,豆大的雨點兇猛地擊打著她的臉頰,樣子非常狼狽。 這時,路上步行的、騎車的、開車的,聞聲后全將目光齊刷刷投向她。她被一大片灼熱的目光“燒”得心里很難堪。眾目睽睽中,她迅速站起身,跨上車子,像做錯事一樣,低頭飛快地消失于人流里。 其實,生活里,殘疾男人與我朋友所遇到的事情,幾乎天天上演。對此,我們總習慣性睜大眼睛去看個明白。好奇的目光總是經意或不經意地,打量著身邊那些與眾不同、稀奇丟丑的人與事。 可誰想過,有時候,目光是一把鋒利的刀,能把身有殘缺的人割劃得遍體鱗傷;有時候,目光還是一面鮮亮的放大鏡,會將處境尷尬的人照射得無處可逃。 適時收住目光,也是對他人一份尊重與關愛。 >>>更多美文:心情故事

HA1155VEFE15EF


台南日本和牛居酒屋推薦》台南美食經典日式料理餐廳推薦》
台南安平高級日式料理特色居酒屋推薦》 聚樂台南日本料理:涮涮鍋的溫馨聚會,冬日裡的暖心好味道台南一日遊必到-日式料理居酒屋推薦》 讓味蕾盡享天婦羅的酥脆,聚樂台南日本料理邀您共襄盛舉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台南輕旅行必到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57w477 的頭像
    k57w477

    夏仁杰的開箱推薦文

    k57w4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